保健食品的選擇真的很重要,尤其品牌眾多,會讓人陷入選擇性困難的循環裡面

而且價格也是有高有低,絕對不能單憑價格就去判定該產品就是頂尖好物

一定要衡量自身狀況,如果有詢問過醫師則是更好,可千萬不要亂吃

在此給各位一些買保健食品的五大心得1911770198.gif1911770197.gif

一、安全絕對是第一優先,二、明確的保健食品之產品標示,三、保健食品之價格與劑量,四、了解對保健食品的需求,五、保健食品之保存與包裝

畢竟這是吃進去的產品,務必要做好功課,才不會買錯又買貴了

【愛生Lovelife】溫愛台灣舒緩貼布 比日本貼布更好用(一盒5包超值組 每包有6片)這個產品真的很多商城都大推,因為在首頁都常看到相關介紹

過去我調查的結果價格都偏貴,不過這時期反而看到廠商佛心降價,應該現在非常時期才有的優惠措施

果然是晚買享折扣啊~~1911770198.gif1911770197.gif

如果你跟我一樣過去有關注【愛生Lovelife】溫愛台灣舒緩貼布 比日本貼布更好用(一盒5包超值組 每包有6片),真的可以準備入手了

畢竟不少人都在一些社團討論,感覺深受使用者的推薦

而且現在降價,哪時調回原價就不知道了~1911770185.gif

我個人對【愛生Lovelife】溫愛台灣舒緩貼布 比日本貼布更好用(一盒5包超值組 每包有6片)的評比如下1911770190.gif

評鑑推薦:★★★★

使用爽感:★★★★☆

性能價格:★★★★☆

完整產品說明




 
愛生Lovelife 溫愛台灣舒緩貼布

品  牌:愛生(Lovelife)
保存期限:1460天
適用人群:肌肉緊繃、腳發冷
成分內容物:肉桂萃取液、玫瑰萃取液、紫羅蘭萃取液、辣椒萃取液

品牌名稱

  •  

香味

  • 紫羅蘭
  • 玫瑰

對象與族群

  • 兒童
  • 青少年
  • 成年
  • 銀髮族
  • 孕婦

包裝組合

  • 多入組

適用於

  • 肩頸
  • 手部
  • 胸部
  • 腹部
  • 腰部
  • 背部
  • 臀部
  • 腿部
  • 足部
  • 上半身
  • 下半身

產地

  • 台灣

保固期

  • 10天保固期

商品規格

  • 愛生Lovelife 溫愛台灣舒緩貼布
    品  牌:愛生(Lovelife)
    保存期限:1460天
    適用人群:肌肉緊繃、腳發冷
    規格包裝:一盒5包超值組 每包有6片
    重  量:73 公克(含包裝)
    成分內容物:肉桂萃取液、玫瑰萃取液、紫羅蘭萃取液、辣椒萃取液

 

【愛生Lovelife】溫愛台灣舒緩貼布 比日本貼布更好用(一盒5包超值組 每包有6片)大家可以參考看看1911770183.gif

<< 免責聲明:健康食品效果因人而異,使用前仍須與醫師諮詢溝通進行評估而定。>>

↓↓↓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↓↓↓

↓↓↓更多優質好物推薦↓↓↓

標籤註解:

PTT鄉民【愛生Lovelife】溫愛台灣舒緩貼布 比日本貼布更好用(一盒5包超值組 每包有6片)限量,團購,限時,週年慶,禮物,優惠,【愛生Lovelife】溫愛台灣舒緩貼布 比日本貼布更好用(一盒5包超值組 每包有6片)特價,開箱,比價,活動,好評,推薦

mobile0101網友【愛生Lovelife】溫愛台灣舒緩貼布 比日本貼布更好用(一盒5包超值組 每包有6片)哪裡便宜,採購,優缺點,試用【愛生Lovelife】溫愛台灣舒緩貼布 比日本貼布更好用(一盒5包超值組 每包有6片),好用,CP值,經驗,好康,集購,下殺,免比價,去哪買?,

名人推薦【愛生Lovelife】溫愛台灣舒緩貼布 比日本貼布更好用(一盒5包超值組 每包有6片)介紹,部落客,排行,【愛生Lovelife】溫愛台灣舒緩貼布 比日本貼布更好用(一盒5包超值組 每包有6片),體驗,精選,限定,折扣,折價卷,臉書社團推薦

熱點新知搶先報

 

9分鐘幫你搞懂 成功的方法 《巴拉巴西成功定律》這本書,是我近期看過的最值得一讀的書。 所以,我在知識星球里,對這本書,分7次,做了詳細的解讀。 ... 今天,我們來對這本書做個回顧和總結。 這本書說的是成功。 說成功的書有很多,這本書與其他書的區別是,別的講成功的書,幾乎都是心靈雞湯、寓言故事、名人傳記;而這本書,是從科學的角度,來說成功。具體來說是,通過海量的數據和完全可重複的分析方法來說成功。 這本書的作者艾伯特-拉斯洛·巴拉巴西,是美國聖母大學特聘教授、美國東北大學複雜網絡研究中心教授,是全球複雜網絡研究第一人,無尺度網絡模型的創立者。在這本書之前,他還寫過兩本關於複雜網絡的暢銷書《連結》和《爆發》。 ... 1、先給成功下個定義:成功是基於外界的評價,而不是自我的滿足 一個患自閉癥的孩子,克服內心的恐懼,勇敢地站在了講臺上演講。這是成功嗎?這也算成功。但,這不是這本書要討論的成功。 這本書研究的是世俗的、可見的成功。 比如,你是一個作家,寫了一本書。你覺得這本書寫得不錯,有思想有見識也有深度。請注意,這是你認為的成功,而不是世俗的、可見的成功。 世俗的、可見的成功是,這本書成為了暢銷書,收穫了大量讀者的好評;你也藉助這本書,成為了知名的作家,拿到了不菲的稿費。 我們來概括一下。這本書說的成功,不是你我心理感知或個人認識上的成功,而是社會的認可。 用作者的話說就是,成功是基於外界的評價,而不是自我的滿足。 ... 當然了,自我的滿足、自我的成長,的確也是有意義的。 但是,自我的滿足、自我的成長,這種自我的感受,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,每個人對它們的認知是不一樣的,而且它在每個人心中,難以度量。 2、能力是可以到頭的,到頂的,是有天花板的,但是,成功是沒有天花板的,成功這件事是無限的。 舉個簡單的例子。 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是博爾特。 博爾特跑得再快,可能也就是我的兩三倍的速度。博爾特的速度可能是我的五倍、十倍、一百倍嗎。不可能。博爾特跑得再快,他的速度也是有天花板的。這就是能力有上界。 但是,一旦博爾特成為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,他就是成功的運動員。由此,他被我們熟記。博爾特的速度比第二名可能僅僅快一兩毫秒,但得到的回報高出百倍甚至千倍。這就是成功是無界的。 能力表現是有界的,成功是無界的例子,在生活中,俯拾即是。一線明星真的比三四線明星的業務能力強很多倍嗎,其實也就好那麼一丟丟,但一線明星的收入是三四線明星的十倍百倍以上。 能力表現是有界的,成功是無界的。這句話,你也可以理解為,第一名的表現只比第二名的表現好那麼一丟丟,第一名就能分走絕大部分的蛋糕,第二名就因為差那麼一丟丟而被埋沒於塵土中。俗話說就是,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。 ... 雖然有錢人常常被定義為成功者。但是,成功,並不一定帶來滾滾錢財。 溫伯格,物理學家,解決了愛因斯坦遺留的一個重要物理難題,也由此獲得了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。 那,這位超級明星學者,他值多少錢呢? 作者找到了一個方法,來計算溫伯格的價值。 溫伯格獲得諾貝爾獎的那篇論文,被其他科學家引用了14000次。在美國,一次引用的價值可達10萬美元。這是通過美國花在科研上的資金數額計算出來的。 通過這種方式,我們可以計算出,溫伯格的價值,14億美元。 溫伯格可以拿到14億美元嗎? 顯然不能。 1991年,溫伯格的年薪是25萬美元。在當年,的確是高薪。但是,時至今日,溫伯格的年薪只翻了個倍,57.5萬美元。 溫伯格連百萬年薪都沒有拿到。 但是,溫伯格所從教的學校,橄欖球教練,1991年,和溫伯格拿一樣的年薪,如今,年薪已經高達500多萬美元。 其實,我們無須舉書中的案例,就說說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好了。 大學教授的年薪幾乎都沒有過百萬。許多大學教授對社會的貢獻是巨大的。但是,百萬收入對於許多流量明星來說,可是一件極其容易的事情。 所以,巴拉巴西說,你可能會成為備受他人尊敬的作家、建築師,或者工程師,但是,你成為億萬富翁的機會並不大。 為什麼成功了,卻不能帶來滾滾錢財呢?為什麼專家學者難以賺到百萬,而流量明星開個直播百萬就輕鬆到手了呢? 原因就在於,產品能否規模化的傳播。 要想獲得巨大的回報,你的產品,必須要能輕易且規模化的傳播。 ... 你看,溫伯格學校的橄欖球教練,他辛苦付出,讓學校的橄欖球隊贏得了比賽,比賽的轉播,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的球迷。這就是產品輕易且規模化的傳播。 再看,溫伯格。他也是辛苦付出。但是,最多也只有幾百名學生來聽他的課程。沒有瘋狂的球迷湧進他的課堂,也沒有癡迷的粉絲揮舞著螢光棒在他上課時為他吶喊助威。總之,溫伯格的產品沒有產生規模化的傳播。 這就是,成功,並不一定帶來滾滾錢財的原因。說到這裡,相信你對成功與財富,會有新的認識。 ... 1、在某些特定的領域,是業務能力決定著是否成功。這些領域的特點是,可測量。比如,網球運動員的戰績、升學考試的分數,這些數據都是明擺在那兒的,是最硬的東西。 巴拉巴西團隊做過這樣一個研究。他們想看看職業網球選手的業務能力,與成功之間的關係。 職業網球選手的業務能力就是戰績。巴拉巴西他們搜集了2008年到2015年每一位網球選手的成績單,打了哪些比賽,贏了多少場,得了多少分等等。 而關於成功,巴拉巴西團隊採取了一個簡單的方法,看選手的維基百科頁面的點擊量。如果每天都有很多人在維基百科上查你的資料,那就說明你的關注度高,贊助商也願意找你。 你可能會說了,有些選手喜歡搞一些場外的戲份,比如,緋聞、衝突等等。這些花邊新聞,也會增加這位選手的維基百科點擊率。那,這些花邊新聞對選手的成功有幫助嗎? 答案是否定的,沒有。 作者他們歷時兩年,通過大數據分析,最後得出的結論是,網球是一個完全由比賽成績決定成功的項目,也就是剛才我們說到的,網球是一個由個人業務能力決定成功的項目。 我們來看一個不可測量的領域,藝術領域。 柏林博物館有一件名為《戴金盔的男子》的畫作。據說,作者是倫勃朗。於是,這件畫作吸引著成群的欣賞者不遠千里,來柏林博物館打卡。 突然有一天,經學者考證,這,並不是倫勃朗的作品,而是與倫勃朗同時期的一位不知名的藝術家所作。 這個消息,一經公布,前來柏林博物館打卡的人寥寥無幾了。 你看,畫作依然是那個畫作,沒有變,變的只是作者,前後所受到的待遇就天壤之別了。 這樣的例子,在藝術圈不勝枚舉。 一件藝術品到底好不好,仁者見仁智者見智,是沒有客觀的衡量標準的。用巴拉巴西的話說,藝術是沒有品質的。 ...那,是什麼在決定著藝術家的成功?是社會網絡。假設你是一名畫家,作品在二流場館展出了,那你就會在二流的圈層里困住,你只可能會在不同的二流場館中流轉,你想擠進頂級的圈層,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。如果你已經在頂級圈層里了呢,同樣的,你也會被困在這個圈層。原因是,頂級圈層被一些人給鎖死了。哪些人?頂級圈層的利益相關方,比如,頂級場館畫廊之類的、收藏家和藝術家。如果一位收藏家花了100萬美元買了你的畫作,那麼你就進入了頂級圈層,你就會被鎖死。怎麼鎖死?比如說,這100萬美元買來的畫作,掛在畫廊一段時間了,沒有人買走,怎麼辦?降價?不可能。這個時候,頂級圈層里的另外的收藏家,就會出手,以同樣的價格或高價格買下這個作品。看到了嗎,頂級圈層里在互相抬轎子。這保證了你的身價,也就是我所說的鎖死你,同時,也是在維護頂級圈層相關方的利益。當然了,我說的鎖死,並不是貶義詞。進一步來說,一旦你進入了頂級圈層,也就是說,一旦你成功了,所有與你的成功有關的利益方都會竭力,讓你的成功延續下去。這就是,網絡驅動著成功。你的成功是網絡給的。這不是人情網,也不是人脈網,而是利益共生網。我們小結一下,在某些特定的領域,業務能力決定著成功。但是,當業務能力是不可測量時,是網絡決定著成功。請注意,如果你所從事的工作,業務能力很難被測量時,那業務能力的重要性就越低;你若想取得成功,就必須要掌握網絡。...3、當你與一群旗鼓相當的競爭者在比賽時,一定要格外留意一些小細節,因為這些小細節會決定著你的比賽結果。 霍奇森曾經是一名大學教授,退休後成了一個葡萄園的園主。他釀造了很多酒,參加了很多比賽,但結果總是讓他費解。比如,一款紅酒在A比賽中獲得了金獎,卻在B比賽中連入圍都沒入圍。 紅酒是否獲獎,是不是充滿了隨機性呢? 霍奇森做了一個實驗。 參加實驗的是,加利福尼亞葡萄酒競賽的評委會成員。加利福尼亞葡萄酒競賽是北美歷史上,最悠久的葡萄酒比賽。 霍奇森搞來了一款紅酒,分3次,發給這些評委們品嘗,並請他們打分。 請注意,是同一款紅酒,分了3次,隨機發給評委們。 當然了,評委們並不知道是同一款紅酒。 你猜結果怎麼著。評委們打分的確很隨性。比如,某一位評委,第一次喝這個酒時,可能給了70分,沒過一會兒,再次品嘗,可能給了90分。 霍奇森連續4年,都重複了這個實驗。結果證明,隨機性不是偶然。在任何一場比賽中,任何一位評委給相同的紅酒,打分一致的機率,僅有18%。 如果是區分量販裝紅酒與頂級紅酒之間的區別,無須動用專業評委,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都能區分差別。但是,如果要是區分頂級紅酒與頂級紅酒之間的區別,那即便專業評委上陣,也難分勝負。 原因很簡單,我們沒有一個簡單實用的工具,可以明白無誤地確定哪一款頂級紅酒更勝一籌。 我們在前面說到過,在某些特定的領域,能否取得成功,是由業務能力決定的。但是,在絕大多數領域,業務能力是不可測量的。比如,頂級紅酒之間的比賽、流行音樂比賽、文學獎評選等等。 霍奇森的紅酒實驗告訴我們,當大家都優秀的時候,也就是大家都接近能力上界的時候,能力表現並不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。 ... 那是什麼在決定著成功呢? 我們來說一個長期以公正著稱的比賽:伊莉莎白女王國際音樂大賽。 這個音樂大賽是世界上最重要,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大賽。比如說,小提琴表演。如果你在小提琴表演中獲勝,可以得到一張大額支票,無償使用4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,還可以進入全世界頂尖的音樂學院學習,簽訂演藝合同等等。 這個大賽,每年進入決定的只有12人。這12人,要演奏同一首曲子。這避免了有人挑選自己長期練習的曲子而占得先機。這12人,在決賽出場的順序,是隨機抽籤決定的。曲子樂譜隨著出場順序的確定而下發,從而保證每人練習曲子的時間是一樣的。評委打分,不得互相商量,評委一旦打出了分數就不得更改。 說到這裡,你可能越發相信,這個大賽的公平公正。 然而,巴拉巴西的研究發現,相反。這個大賽和紅酒大賽一樣,有著精心設計的公平程序,但是這套程序導致了不公平。 以鋼琴為例。1952年到1991年,長達40年,在相同的規則下,舉辦了11場鋼琴比賽。結果發現,在第1天出場的演奏者中,沒有任何人獲獎。獲獎者主要集中在第5天出場的演奏者。 有兩位經濟學家把這些數據,放在統計學顯微鏡下觀察,得出的結論是:這不是巧合,是大賽的程序決定了結果。 為什麼第1天出場的演奏者,拿不到獎項?第5天出場的演奏者,多半都拿到了獎項? 大賽的曲子,不僅對參賽者是新的,對評委也是新的。第1天,評委對曲子是有生疏感的。當聽了幾天之後,評委們逐漸熟悉了曲子。這個時候,往往就能打出高分。 還有一個原因。第1天,就給出高分,你覺得可能嗎。讓你去做評委,第1天就給高分,估計你也不敢。如果你第1天就給了高分,那後面再聽到讓你嘆為觀止的表演,你該怎麼辦。沒有哪個評委會在比賽一開始就給出高分的。 相信你已經看出來了,率先上場的人,在競爭中,其實是處於劣勢的。凡是有打分的比賽,這種率先上場有劣勢的情況就會存在。要解決這個問題也簡單,那就是允許評委在看過之後的比賽,有機會修改前面給出的分數。然而,目前,無論是體育比賽,還是音樂或其他比賽,都沒有這樣的機制。 ... 這個效應,被稱為「即時偏差」。也就是說,出場順序靠後的選手,在我們大腦中具有最高的「即時性」,往往能脫穎而出。 ... 我們稍微總結一下。當大家都優秀的時候,也就是大家都接近能力上界的時候,能力表現並不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,而是一些外在的因素在決定著成功,比如出場順序。 用巴拉巴西的話說,如果沒有硬數據來決定結果走向,那,細微、甚至是下意識的細節、微不足道的小技巧,決定著結果。 現實生活中,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。 比如,面試的時候,所有的應聘者的水平與能力都差不多的時候,如果你在面試結束時與面試官開了一個小玩笑,或者你的簡歷上列出了一項令人好奇的技能,亦或者你戴了一副引人注目的眼鏡,那你就很有可能被錄用了。 ... 當然了,這並不是鼓勵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小聰明上。你需要注意的是,只有當大家都處於能力上界,至少大家的能力都旗鼓相當的時候,這些小細節才是決定性的因素。 ... GitHub是全球最大的程式設計師交流社區。世界各地的程式設計師們,可以通過這個網站,自發地聯合起來去做一個項目。 佛蒙特大學的一位教授,就圍繞GitHub做了一個跟蹤調查,看看每個項目里的每一位參與者都幹了一些什麼,誰的貢獻最大。 調查結果顯示,團隊中人員的貢獻,是失衡的。 具體來說,是有這樣兩個發現: 第一個發現是,團隊越大,大部分的貢獻都來自某一個人。 比如說,GitHub網站上的項目。很多時候,程序代碼最大的部分,是由某一位成員單獨完成。團隊越大,或者項目越複雜,這位成員就需要做更多的工作。 這就是說,團隊越大,忙的人會越來越忙。 ... 第二個發現是,越是一個人主導的項目,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。 這個發現,可能與我們很多人接收到的信息相悖。 我們很多人接收到的信息是,團隊成員要積極參與,各抒己見,協同交流,才能促進項目成功。 但,科學再次告訴我們,不是這樣的。 ... 科學的方法是,要「定於一人」,由一人來主導項目。 原因很簡單,人多想法多,但,這個項目具體往哪個方向走,只能由一個人說了算。 聰明的公司,都有放權意識,給予幹活最多貢獻最大的人權限,由他來主導項目。這就是現代科學管理方式了。我們應該依據項目來設置領導者,而不是讓公司的領導來管項目。 在這個項目里,你貢獻最大,你是領導者。到了另外一個項目,你可能只是個普通的成員,來提供協助的。 2、功勞與真正幹了多少活兒是沒有關係的 真實的世界是,幹活的是一些人,拿走功勞的是另外一些人。 不公平,但,很「科學」。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沈偉發明了一個算法,可以預測諾貝爾獎的得主。 W和Z粒子的這個發現,獲得了諾貝爾獎。 W和Z粒子的論文作者,一共有137位科學家。最終,獲得諾貝爾獎的是其中兩位,在署名順序中,排在第105位和第126位。 沈偉發明的算法,預測的結果,與諾貝爾獎頒獎結果一致。 那,諾貝爾獎為啥會頒給第105位和第126位呢?沈偉又是如何預測出來的呢? 答案就是,跟蹤這些科學家的研究項目,看看他們研究的連貫性。 比如說,既然你做出了這麼重大的發現,那你在這個發現之前,肯定也應該做過相應的研究或貢獻吧;這個發現就像挖開了金礦,在這個發現之後,你肯定還會在這個領域深耕下去吧,不可能就此結束了吧。 也就是說,這篇論文對於這個科學家而言,一定不是孤立的。這個科學家在這之前以及之後,都應該在這個領域發表過相關的論文。這個科學家不僅擁有這個論文,還擁有這個課題。但是,同時署名的其他科學家,就不一樣的,他們可能是臨時被喊過來幫忙的。 所以,無論是諾貝爾獎還是沈偉的算法都認為,這樣的科學家應該獲獎,諾貝爾獎應該頒發給這樣的科學家。 這符合我們上面介紹的,成功並不取決於能力表現,而是取決於我們,取決於我們的感知。 是你想到的點子,引導了項目的成功;是你辛苦工作,促成了項目的完工;是你細緻地檢查,確保了項目的質量。可是,我們看不到。 我們只看到論文的完整性和研究的連貫性。誰就這一發現發表了一系列完整的論文,那他就擁有這個課題,擁有這個論文,擁有這個發明。 並不會因為誰誰誰幹的活兒最多,就應該拿走最大的功勞。功勞,與真正幹了多少活兒,沒有關係。 功勞並不依據於能力表現,而是基於他人的看法。 ... 蘋果是賈伯斯發明的嗎? 當然不是。但是,我們就是認為,蘋果是賈伯斯發明的。 既然我們找到了規律:團隊中,功勞並不依據能力表現,而是基於別人的看法。 那,我們有沒有辦法,可以規避這個規律帶來的不公平呢? 有辦法。 沈偉的算法,在預測諾貝爾獎的時候,發現了這樣的一個情況。 199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的論文是在1985年發表的。 1985年,這篇論文發表的時候,署有5個作者的名字。 我們介紹其中兩位,一位是阿什金,一位是朱棣文。 沈偉的算法,把功勞的79%給予了阿什金。為啥呢?在1985年那個時期,阿什金是領域裡的大神;在1985年的這篇論文發表之前,阿什金還發表過多篇相關主題的論文。 沈偉的算法,把功勞的5%算給了朱棣文。1985年的朱棣文還是這個領域初入門的毛頭小子。 但是,最後,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誰呢?頒給了朱棣文。 原來,在1985年這篇論文發表之後,朱棣文繼續深耕這個領域,發表了與之相關的多篇且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論文。而阿什金呢,沒有繼續,啥也沒有。 於是,慢慢地,學術界,就把朱棣文的名字與1985年的那篇論文關聯在了一起。 巴拉巴西也有這樣的經歷。 巴拉巴西曾經有一個優秀的學生,在他手下工作。巴拉巴西意識到,只要他們一起發表論文,那他一定會帶走絕大部分的功勞。後來,這個學生離開了巴拉巴西,繼續深耕這個領域,不斷地發表文章。現在,這個學生已經是這個研究領域的擁有者。 我們經常會說,誰誰誰拿走了功勞。其實,功勞不是一次性的,是一個系統。 ... 樂隊開演唱會,主唱會逐一向觀眾介紹樂手的名字,請問,你記得住他們呢?觀眾最終記住的還是主唱。你的導師或領導,把你的名字放在報告的最前面,你能拿走那份功勞呢?在其他人眼裡,功勞還是你的導師或領導的。 這就是真實的世界。真實的世界,可能不公平,但它符合定律。定律就是不管你喜不喜歡,它就是這個樣子。 那,我們究竟要怎樣避免這個定律帶來的不公平,拿走屬於我們的功勞呢? 方法是,自立門戶,獨立工作。 在初期,你的確需要給別人打工,既積累經驗也積累人脈。在初期,即便你的導師或領導,把功勞給你,你也未必接得住。 但,到了一定時期,你必須要跳出去,獨當一面。 ... 達琳·洛夫是一位黑人女歌手。但,在成名之前,她在幕後工作了很多年。原因出在她的黑人身份上。因為她是黑人,只能在幕後唱歌,別人用她的聲音來對口型。電臺里播放著她的歌,她卻在給別人掃廁所維持生計。 直到有一天,達琳·洛夫徹底過不下去了這樣的日子,決定走出來,走到臺前來。雖然這條路很難,但達琳·洛夫最終還是成功了。 快70歲的時候,達琳·洛夫站在了舞臺中央,放聲高歌,贏得陣陣掌聲。 ... 任何一件事物,在初始就小有成績,就等於按下了啟動的按鈕,就會像滾雪球一樣,奔向更大的成功。 Kickstarter是一個眾籌網站。如果你有一個好點子,但是沒有資金來啟動,就可以把點子掛在這個網站上,籌集款項。但是,數據表明,這個網站上,70%的眾籌項目,失敗了,只有30%的眾籌項目成功了。 30%的項目,為啥能募集到款項?是因為項目本身極具商業價值,還是募集者撰寫的籌款文案打動了網民? 一位社會學家做了一個實驗表明,都不是。 這位社會學家,在這個眾籌網站上,隨機,找了200個新的眾籌項目,也就是集資記錄為零的項目。隨後,他把這200個項目,分成兩組。他給第一組的項目捐助了少量的錢,對第二組啥也沒做。 結果,第一組,也就是收到這位社會學家捐款的項目,後來獲得的捐款比率,是第二組的兩倍以上。 你看,第一組的項目,獲得了初始的成功,這個初始的成功驅動了更大的成功。 更進一步來說,成功,才是成功之母。 ... 但是,初始的成功代表的是過去,是短暫的,是一時的。要想取得未來的成功,長遠的成功,除了初始的成功的驅動,還取決於社會適應度。 什麼是社會適應度?就是跟別人競爭的優勢。 雅虎音樂實驗室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。 他們邀請了14000名青少年,來試聽一些新歌。 研究者通過分組,確定了這些新歌的名次。然後,在另一些分組裡,故意顛倒了名次。比如,好歌的排名被壓低了,一般的歌曲排名排在了前面。 我們剛才說到,初始的成功,會驅動更大的成功。這些研究者想看看,那些排在前列,質量一般的歌曲,會不會取得更大的成功。 結果顯示,對於大多數歌曲,的確是這樣的。受試者看到,別人都說這些歌曲好聽,他們也就認為這些歌曲好聽。 但是,也有不尋常的結果。有幾首特別好的歌曲,並沒有被壓住。哪怕名次排在最低,也依然被受試者找了出來,慢慢地被頂到了榜首。 這些特別好的歌曲,就是具有社會適應度的歌曲。也就是說,這些特別好的歌曲,與其他歌曲對比,是有內在能力的,且內在能力幫它取勝了。 的確,你可以通過一些手段,來啟動初期的成功。但,初期的成功代表的是過去,是短暫的,是一時的。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,要想在未來取得成功,要想取得長遠的成功,除了初期的成功來驅動,還需要社會適應度。社會適應度不等於業務表現,雖然它依靠業務表現。社會適應度是跟別人競爭的內在優勢。 ... 初始的成功,那是過去的成功。初始的成功,乘以社會適應度,才等於未來的成功。這個消息,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,尤其是我們這些後來者來說,真是福音啊。它讓我們看來了希望、未來。 2、成功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和年齡 翻看偉大的科學家的成名史,我們的確可以看到,科學家們都是在職業生涯初期就取得了成功。 看樣子,年輕的時候沒有取得成功,年齡漸長就沒希望了?人到中年就不中用了? 並不是。 巴拉巴西做了一項研究證明了,成功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和年齡。 ... 巴拉巴西和他的團隊,找來了4000多萬篇論文,歷時2年,將這些論文按照時間排序,而不是按照科學家發表論文的年齡排序,來看科研產出與成功之間的關係。 結果,巴拉巴西發現,每一篇論文,成為最具影響力的論文的機率,是一樣的。 也就是說,任何時間和年齡所撰寫的論文,都有可能成為最具影響力的論文。 進一步來說,任何時間和年齡,都有取得成功的可能。 既然成功與年齡無關,那為何許多科學家在職業初期就取得了成功,為何我們很多人在步入中年後就日漸老朽成功無望了呢? 巴拉巴西的研究表明,這與年齡無關,而與產量有關。 巴拉巴西拿買彩票來舉例。 假設你每年都買一張彩票,那你這輩子哪一年中獎的幾率都是一樣的。但是,如果你在年輕的時候,買了很多張彩票,而到了中年之後,彩票買得少了,那麼,年輕時中獎幾率就比中年以後要高。 所以,你看,為什麼年輕的時候容易取得成功,是因為年輕人有衝勁,這增加了成功的幾率;為什麼人到中年就成功無望了,是因為人到中年不願意干、倦怠了,降低了成功的幾率。 由此,我們可以得到,想要成功,最好的辦法就是,多做一些項目。因為我們無法預測哪個項目能夠取得成功。巴拉巴西說,「現在,我知道我寫的每一篇論文都是一張彩票,而每一張彩票都有機會獲得突破性的發現。所以,我應該加倍地投入研究工作中,比年輕時更勤快。」 剛才我們說到,我們無法預測哪個項目能夠取得成功,所以,要想成功,最好的辦法是,多做一些項目。 去做了,就有成功的可能。不去做,就永遠都不會成功。 你可能會說,多做一些項目,這就像無頭蒼蠅碰運氣,這種話說了,等於啥也沒說。 那好,接下來,我來告訴你一個非常簡單的公式,可以用來測量項目的成功與否。 這個公式是,S=QR。 S代表成功,Q代表執行力,R代表想法的價值。 也就是說,一個項目的成功等於,執行力乘以想法的價值。 值得提醒你注意的是,這是個乘法公式。執行力或想法的價值,無論哪個低,最終的乘積都小,也就是不成功。 我們先來說R,也就是想法的價值。 假設你想在一個小型的購物中心裡開一家快餐店,而這個小型的購物中心裡已經有5家快餐店了,那麼,你的這個想法的價值就低了,也就是R低。 再假設你想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改造你所在的行業,那你的這個想法的價值就高,也就是R高。接下來,就要看你的執行力了,也就是Q。 我們很多人會認為,隨著年齡的增長,經驗的積累,我們會越來越擅長把心中的想法落地執行。 但是,科學再次讓我們目瞪口呆。 科學研究表明,人的執行力,是不變的,是不隨年齡的增長而遞增的。 ... 也就是說,你大學畢業那年的執行力是怎麼樣的,若干年之後,你的執行力依然是大學畢業那種水平。 巴拉巴西團隊研究了Twitter上大V們與粉絲們的互動能力。按照我們慣常思維,大V們與粉絲們的互動能力,是日漸提高的。但是,巴拉巴西研究團隊發現,並沒有,一個人在註冊社交媒體帳號的時候,其互動能力是怎樣的,就已經確定了,以後基本上不會得到提升。 你可能會很沮喪。那我就不用努力了嘛,因為已經定型了。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,那我要提醒你了,雖然執行力不會變,但每個人在不同的事情上的執行力是不一樣的。 打個很簡單的比方,你喜歡吃中餐,不喜歡吃西餐,那你在面對中餐和西餐時的胃口,是不一樣的。 所以,如果你一再嘗試,多次努力,依然失敗,那你很可能走錯了方向。 如果你發現在某個項目上的執行力不行,那就要做出決斷了,是不是要繼續在這個項目上耗下去。 如果你發現在某個職業或領域極有執行力,你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,堅持下去。 一定要堅持下去。 為啥? 還記得剛才我們說到的嗎,成功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和年齡,堅持做下去才有成功的可能。 4、成功是有期限的 我們剛才說到,成功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和年齡。但是,巴拉巴西依然提醒我們,成功是有期限的。 成功是有期限的,這句話包含兩個意思。 一個意思是,成功,真的要趁早。另外一個意思是,成功也會被漸漸淡忘。 我們先來說,成功,真的要趁早。 為什麼要儘早成功? 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,人終有一死。 生老病死決定著,成功的期限。 還記得我們剛才介紹的,成功是無界的嗎。 成功是無界的,也就是說,在一個領域裡,最厲害的人會拿走絕大部分的蛋糕。 還記得我們剛才說的,影響未來成功有兩個變量,其中一個變量就是初始的成功。 所以,你只有儘早取得成功,才有可能享受到成功帶來的紅利。由初始的成功帶來更大的成功。 ... 接下來,我們來說說,成功也會被漸漸淡忘。 大家都知道,我們處於「注意力經濟」時代。人們對一件事物的關注度,來得快,但也去得快。今天很火很紅的事物,到了明天,可能就過氣了。 所以,要想不過氣,就需要藉助Q的力量,也就是執行力,堅持不懈。 J.K.羅琳、史蒂芬·金,這些功成名就的作家們,為什麼一直堅持在寫作?原因就是他們深諳「成功有期限」這個科學定律。他們嘗試不同的寫法,不放過任何一次讓讀者刮目相看的機會,讓名氣永不下線。 再舉個例子,某些娛樂明星即便沒有作品面世,也要時不時搞一下花邊新聞上熱搜,也是深諳「成功有期限」這個科學定律,不讓觀眾遺忘他們。 當然了,我們不要向娛樂明星學習,應該向J.K.羅琳和史蒂芬·金這些功成名就的作家們學習,持續輸出,保持高產。 ...

 

↓↓↓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↓↓↓

<< 免責聲明:健康食品效果因人而異,使用前仍須與醫師諮詢溝通進行評估而定。>>

 

 

文章來源取自於:

 

 

壹讀 https://read01.com/2KMeLoR.html

MOMO購物網 https://www.momoshop.com.tw/goods/GoodsDetail.jsp?i_code=7580991&memid=6000007380&cid=apuad&oid=1&osm=league

如有侵權,請來信告知,我們會立刻下架。

DMCA:dmca(at)kubonews.com

聯絡我們:contact(at)kubonews.com


【知名網紅推薦】【百貨週年慶線上買最便宜】【優質好物推薦】
【ptt熱門推薦】 【Dcard最多人推薦產品】 萬用不鏽鋼料理刀具11件組【開箱和使用心得分享】 【momo熱銷榜上有名】 【日本ORIGAMI】日本職人手作美濃燒-摺紙咖啡陶瓷杯(濃縮杯90ml 共3色)【ptt熱門推薦】 【刷花旗銀行信用卡享優惠】 【E.City】日式加厚牛津布圓底拼色購物包保溫包(保溫保冷收納)【網紅也在分享這一個好物】 【刷國泰世華信用卡有折扣】 【國鼎生技】牛樟芝5盒組(120粒盒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yw63bq66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